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乔辰辰铭创配资
8月20日的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越韵悠扬间流淌千年吴越记忆。作为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精心创排的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在宁波温情上演,以一流主创与演员阵容的匠心演绎,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再添精彩。当越剧的婉转韵律与“纳土归宋”的历史抉择相遇,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徐徐展开,让甬城观众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吴越文脉、共鸣家国情怀。
《陌上花开》演出剧照,主办方提供
该剧巧妙地再现了吴越国“一始一终”两位君王在历史关键节点上,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与非凡作为,深刻展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编导团队创造性引入“诗笺”意象,将钱镠写给夫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千古情话,升华为“以民为本”的治国哲学。
从“钱王射潮”到“疏浚西湖”,从“建造保俶塔”到“纳土归宋”,那些曾在浙江人的课堂里无数次出现的历史故事,被搬上了舞台。舞台上,诗化的唱词、写意的舞美与细腻的表演,既展现了钱王对家国百姓的柔情守护铭创配资,如“钱王射潮”、兴修水利,都体现了民生关怀;又凸显了其后人以天下统一为重,放弃割据的壮烈胸襟,将个人情怀与民族天下的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
《陌上花开》演出剧照,主办方提供
越剧《陌上花开》主创阵容集合当今中国舞台艺术一流主创大咖,编剧王宏,导演杨小青,作曲(唱腔设计)陈国良、钱可,作曲(音乐、配器)王天明、杨浩平,舞美设计高广健,灯光设计周正平,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蓝玲、张颖,化妆造型蓝玲、陆怡、王玲英,舞蹈设计张雪松,道具设计练成,音效设计、录音沈龙祥、赵克,副导演李沛婕、王松平,表演指导华渭强等。
演员阵容上,由白玉兰新人奖、越美中华金奖得主、范派传人王炜佳饰演钱俶,一级演员、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华渭强饰演钱镠,二级演员、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得主黄剑勋饰演居同和,一级演员、金桂奖得主、傅派传人谢莉莉饰演孙妃,吕家祺、骆侃、汪舟格、娄宇健、潘凯成、王静、刘丽英、裘康宁、徐子涵、陈波、高清、胡浩彬等众多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共同出演。
此次《陌上花开》在宁波的上演,不仅让观众重温了“纳土归宋”那段促成国家和平统一的历史,更因一场特殊的“文化之约”添彩 ——宁波东钱湖越窑秘色瓷国家非遗传承馆的学者和学员们受邀到场,在光影与瓷韵的交织中,探寻吴越文化的深厚脉络。演出前的后台,剧组与学者展开了一次文化交流。青年演员胡浩彬细致讲解了传统戏曲的妆容技法;随后铭创配资,带学者们参观了绣有各类纹样、象征身份的戏服,解读服饰色彩与角色性格的关联,这让学者们直观感受到戏曲艺术对历史场景的细腻复刻。“越剧的服饰纹样里,藏着吴越地区的审美基因,这和越窑秘色瓷的纹饰讲究异曲同工。”一位学者轻抚着剧中吴越国王的锦袍,感慨传统艺术对文化的共性传承。
《陌上花开》演出剧照,主办方提供
在演出过程中,吴越王家国情怀与百姓安宁的权衡、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坚守,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员。越窑秘色瓷非遗传承馆馆长赵路路说道:“越窑秘色瓷曾是吴越国的‘国之重器’,钱氏政权不仅推动了秘色瓷技艺的巅峰,更以‘纳土归宋’成就了和平统一,这种对文化与民生的重视,是吴越精神的核心。剧中的片段,让我仿佛看到了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一位研究秘色瓷釉色技艺的学者激动地说,“越剧用艺术活化了历史,而我们的秘色瓷则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两者都在诉说吴越文化的包容与坚韧。《陌上花开》的温婉唱腔,恰如秘色瓷的冰裂纹路,于细腻中见大气。”当舞台上的活态历史演绎与展览馆里的固态文物对话,吴越文化的生命力便在这种碰撞中愈发强劲,为当代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感动。
演出当晚,宁波钱氏后裔代表也受邀观看了越剧《陌上花开》。剧中吴越王“纳土归宋” 的历史抉择,引发后裔们强烈共鸣,大家借此共同追溯家族记忆、畅叙血脉亲情。钱氏后裔钱正宝此前已因全国多个城市设有钱氏相关学会,而副省级城市宁波尚未建立这一情况,附议筹建宁波钱王研究会。此次观剧后,他深深感受到加速联络宗亲推进筹备工作的必要性。后裔们围绕剧情与《钱氏家训》传承展开热烈交流,一致认为研究会的成立既是对 “纳土归宋” 所蕴含家国大义的当代延续,也能让《钱氏家训》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场演出为宁波钱氏文化研究会的筹建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家族精神在当代更好地传承。
人们提起吴越国总是联想起杭州,但吴越王的“保境安民”政策,也为宁波提供了长达80余年的黄金发展期,使宁波成为唐宋变革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奠定基础。钱氏政权终结后,其治理遗产仍通过移民家族和教育传统持续滋养这片土地,塑造了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基因底色。
作为一部深耕地域历史、融合传统美学与当代表达的匠心之作,《陌上花开》以越剧艺术为纽带,让吴越国的家国情怀穿越千年,在甬城舞台上绽放。从主创团队的匠心雕琢到演员阵容的倾情演绎,从与越窑秘色瓷非遗文化的跨界对话,到钱氏后裔的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行动,该剧不仅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与艺术活力,更以“活态艺术”的方式激活了吴越文化基因。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既让观众在越音中读懂了吴越大地的精神密码,也为传统戏曲演绎历史题材、推动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实践样本,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持续流淌不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浙江日报】铭创配资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